25.8
Abstract
- 呐,我写下这句话时(2025.8.21)距离我上一次记录(2025.6.22)又过去了许久了。666,我上次寒假写的 abstract 的回旋镖又正中我头部,这下真的 What can I say 了。暑假要结束了,又要 emo 了?
- 诶(二声调),要是再写一些:
“哎呀呀,我悔不当初啊......”
“我要是在暑假开始的时候就变成一个学习、工作机器,过一个非常充实的暑假......,就好了......”
之类的“无能狂怒”的话未免太无趣了吧?
- 主要是如果半点对他人有益或着令他人称赞的事都没做到,天天发一些奇怪的“自我陶醉”的话,换做我是旁观者,我也都懒得管ta说了什么。
Example
- 举个极端一点的例子,A 写了几十本“成功学”的书,但事实上 A 自己在社会上从来没有像自己书中所期待的“世俗功名利禄”一样成功过,那何以服人?
-
曾经一位非常富有、成功的企业家 B(水与饮品相关企业)说过“做水,真的不挣钱。” 但就我所知,“水”可是“暴利行业”,仅拿下一个大学的独家供饮用水权,就可以像收税一样,积少成多,获取相当可观的利润。当然,作为公众人物,B 也不可能真的在采访时说“做水,真的很挣钱。”,这样会影响社会和谐。所以啊,即使事实上都已经很富有、成功了,也只能说“做水,真的不挣钱。”可见,一个人嘴巴说什么,真的可以和实际做什么、心里像什么完全完全不相干。
-
但话又说回来了,A 与 B 要是都写了“成功学”相关的书,甚至只是发表一些人生感想,可能大多数人还是愿意二选一听 B 的吧。毕竟无论如何,B 的成功还是经历过无数个艰难坎坷、来之不易的。而 A ,我只能说“成事如种树,十年未必成材;败事如毁树,一朝即可断根。”,再根据“物以稀为贵”,A 的书籍与观点,可能就不那么可贵了......
- “没有调查,没有发言权。”,“不要看一个人说了什么,要看ta做了什么”。然而,社会上有些人在面对铁证般的事实时,为了自己的利益和立场,却往往选择性失明,发出诸如“虽然ta赌博、斗殴、...(危害社会),但ta是个好人”或者“虽然ta一生都在帮助他人、无私奉献,但ta肯定是一个伪君子”之类正常人一听就会被雷倒的话 🤣。我很喜欢一句话:“如果ta装了一辈子君子,那ta就是真君子。”
- 所以,在每次想要“哲思”或者“发疯”时,都应该想想自己正事做够了吗?小心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。唯有经历“负熵”的洗礼,思想才会更深邃,表达出来的内容才会更有价值。
- 值得注意的是,很多时候,人的感知往往是不准确的。比如如果一个人长时间陷入了“假努力”的状态,ta可能会觉得自己已经尽力“负熵”了,但可能事实上ta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。即使当时对事件评价已经非常理性了,随着时间的推移、阅历的丰富,对同一件事的意义/“负熵”程度的评价也可能有较大变化。那究竟该怎么办呢??
- 我上一次记录(2025.6.22)末尾反思说 “不要记流水账”,但结合我这段时间的思考与上述论证,我现在觉得:流水账可以不是重点,但应当有。正如“可以有剑🗡️不用,但不能没剑🗡️”,可以有记录不查,但要始终保留可以查的内容,作为“所做之事”的客观见证。流水账要有,同时还要有可以一目了然看到一些每日基本事项完成情况的表,还要有反思
与发疯。这就是我目前而言,最后的答案。
2025.8.22¶
Daily Tasks
| 任务 | 完成度 | 任务 | 完成度 |
|---|---|---|---|
| 博客&总结 | 1 | CET-6 听*1&阅*1 | 2 /2 |
| 运动 | 2 /2 | 背单词 R+N 200 | 0 /200 |
| SRTP | 0 /2 | 数学 1J | 1 /2 |
| 英语口语 1J | 1 | 原神 | 1 |